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财经要闻 > 产业经济 > 集采、DRG限价,资本寒冬下的医疗器械企业该如何生存?

集采、DRG限价,资本寒冬下的医疗器械企业该如何生存?

发布时间:2023-01-08 06:09来源:全球财经散户吧字号:

  2022年落下帷幕,谈及年度词汇,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寒气”。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的确,在医疗健康领域,过往的辉煌也有所黯淡。与生物医药板块全年震荡波动,不断探底相似,医疗器械板块过去一年也可谓悲喜交加。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细数高光时刻,有“国产替代”势不可挡、有国家卫健委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还有上交所科创板发布“医疗器械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指引”,正式放宽企业上市限制,以及医保局首次明确创新医疗(行情002173,诊股)器械暂不纳入集采等,诸多政策都带来了积极的市场反馈。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诚然,政策春风并非没有,只是受疫情防控政策、国际地缘政治风波、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医疗器械行业的总体估值还是来到历史低位,寒气刺骨。此外,集采、DRG也正在成为更多医疗器械企业头上悬着的利剑。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瞬息万变的时代,容不得企业有一丝懈怠。如何去一一应对,成为了这些企业当下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此前的一场论坛中,科美诊断(行情688468,诊股)、透景生命(行情300642,诊股)科技、英诺伟医疗和凯利泰(行情300326,诊股)医疗的高层就此有过一番对话。医疗器械企业们或许可以从这四家企业的成长史和对现有问题的判断中获得定力和启迪。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政策“突”变引发危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时间先倒回四五十年前,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混沌初开,在往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医疗器械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丰富的过程。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偌大的市场里,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占据着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则被进口品牌牢牢攥在手里。那时,国产替代甚至试图超越的企业,屈指可数。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这些相继冒头的医疗器械企业在早期发展中,更多都是靠着模仿进口产品的“跟随”策略,先迅速站稳脚跟。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成立于1991年的迈瑞医疗(行情300760,诊股),最早便是从代理进口医疗器械起家,尤以监护仪产品为主。代理一段时间后,迈瑞医疗发现监护仪并不难造,于是开启了自主研发。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自此,从监护仪、到后来的超声、CT,迈瑞医疗开启了快速跟随之路。再后来,迈瑞医疗迈入体外诊断(IVD)领域,登上了中国“医疗器械一哥”的宝座。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IVD是医疗器械市场中占比最大的细分领域。医疗器械存在的问题如被进口品牌垄断、技术相对落后等,在IVD身上同样存在。如今排在IVD行业前五位的亚辉龙(行情688575,诊股),在成立最初的6年时间里,一度不敢踏入该领域。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公司刚开始成立的时候,根本不敢做化学发光诊断产品。”亚辉龙首席科学家夏福臻说,“那会国内的技术还是比较落后。”2002年成立的亚辉龙最初同样以代理贸易为主,直到2008年才转为一家化工实业公司,但进入化学发光领域,也要到2013年之后了。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化学发光诊断归属IVD的免疫诊断门类,是其中规模最大的细分行业。如今,高端的化学发光已在逐步替代酶联免疫成为中国主流的免疫诊断方法,但在十年前,这是一个少有人踏足的荒芜之地。“2012年去做免疫诊断产品的话,这领域体量非常小,根本撑不起一家大公司。”夏福臻说道。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IVD企业透景生命,同样是到2015年才开始推出化学发光诊断产品。而在此之前,它倾尽身家投入的是更为超前的流式荧光技术。不过,或许是创新得太过前沿,这项研发,差点要了它的命。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2003年,在药企工作了6年的姚见儿因看好肿瘤领域高通量技术的应用,转身创立了透景生命,研发肿瘤肿瘤筛查、诊断、个性化用药等相关的高端诊断产品。成立仅一年后,透景生命的流式荧光产品就走到了注册报批阶段,但无奈遭遇监管部门质疑。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随后,又因监管政策将“流式荧光”从药品挪到医疗器械,彼时已经按照药品审批流程备好材料,准备投产的透景生命只好更换相关文件,遵循新的法规要求。然而,这么一折腾,产品的上市流程就出现了长达四年的空窗期。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对于一家瞄准超前技术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尚不如现在活跃的时代,要想活下去是更为不易的。政策的小小转变,之于当时的透景生命便是生死存亡之间。姚见儿多年后回忆那四年时间,感慨道:“股东吵架了,钱用完了,人也跑了。”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