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财经要闻 > 产业经济 > 来自山东的108条好汉,在广东潮汕爆火出圈

来自山东的108条好汉,在广东潮汕爆火出圈

发布时间:2023-01-27 09:36来源:全球财经散户吧字号:

正月初一、初二,广东揭阳,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总教练李俊浩连续两天只睡了4小时,他要和70多名队员筹备三年未举办的英歌舞巡游表演。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春节,英歌舞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登上热搜,播放量上亿。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在许多人感到春节年味变淡的当下,潮汕一座小城的英歌舞,正顽强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另一种生命力。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为什么是广东潮汕?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不只是一种舞蹈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从普宁市明华体育馆到普宁二中门前广场只有2公里,李俊浩却走了一个半小时。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他和他的队员,跳起英歌舞,边走边演,一路巡游,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英歌舞 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这是三年来当地首次开启的英歌舞巡游,”李俊浩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他说,鼎盛时期,普宁有100多支表演英歌舞的队伍。这样的表演,春节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英歌舞是潮汕及闽南地区的一种民俗,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资料显示,这一艺术形式成形于1850年左右,主要取材于地方戏曲的武生招式、南派武术以及田间地头的务农动作,结合潮绣绣成的戏剧服装、潮州大锣鼓的音乐,演变成潮汕地区的传统舞蹈。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英歌舞融合戏曲、舞蹈、武术元素与一炉,这与李俊浩的经历颇为契合。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李俊浩出生于1990年,5岁习武,生性好动,9岁时接触英歌舞后被吸引,被前辈收为学徒。从业至今,已有24年,他也成为普宁英歌的市级非遗传承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2009年,他与其他人一起,成立了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这是一支业余队伍,从一开始的30余人,发展到如今的70多人,一年外出表演40余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队员既有学生,也有电商、医药行业、开店做生意的,平常一起训练、一起表演,”李俊浩说。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从正月初一开始,李俊浩和队员每天都会各处表演,一演就是4小时,加上化妆准备,每天的表演时间至少有8小时。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特定步伐配合“咚咚喳、咚咚喳”的锣鼓节奏,手里的舞棍上下翻飞、对敲而舞,鼓声、吼声交织,铿锵有力、气势如虹,为过年增添了不少喜庆氛围。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这与北方的秧歌有相似之处,而两者也有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舞蹈学系主任黄斯曾撰文指出,有观点认为,英歌舞源于山东鼓子秧歌,由中原地区南下的移民带来,与当地文化充分融合后形成 ,两者都具有阳刚洒脱的气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但实际上,与秧歌不同,英歌舞更为突出的特点是掺杂了水浒情节,体现了英雄崇拜和“忠义”的道德观念。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英歌舞的戏曲扮相 受访者供图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英歌舞开场,时迁是整个英歌队的先导,下山耍蛇打探,之后便是领舞的演员,称为头槌。接着依次上场的有二槌、三槌、四槌,四位演员代表李逵、关胜、鲁智深、武松,摆出猛虎下山的动作。此后,梁山好汉依次出场亮相,变换出攻城战阵的各种队形,如双龙出海、四虎并驱、粉蝶采花等。四至五段情节,展现了水浒故事中梁山英雄攻打大名府的过程。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这也让英歌舞的表演更具故事性与传奇色彩。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李俊浩介绍,20位表演者代表了20位不同的梁山好汉,有各自的单独服装,其余队员则统一着装,仅以脸谱区分角色。根据规模,表演人数可多可少,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可达一百余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又老又潮”的英歌舞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一个有意思的情节是,英歌舞开场,总是时迁耍蛇引路。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有观点认为,蛇是古傩礼中祭祀者所持的茅苇长鞭,用途是鸣鞭驱鬼,这也是英歌舞受到古代傩舞影响的直接例证。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傩舞是一种流传在民间、以驱邪逐疫为目的的宗教祭祀舞蹈。汕头大学教授隗芾曾撰文指出,英歌意为英雄的赞歌,在英歌舞中有大量傩舞元素的遗存。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这也让英歌舞披上了民间信仰的色彩,也是英歌舞作为一种传统民俗,多重文化相互叠加的体现。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英歌舞的表演者 受访者供图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事实上,中国人讲究的过年,正是发源于古代岁尾年头的祭神祭祖活动,贴春联、放鞭炮、守岁等等习俗,具备祈福攘灾、期盼来年美好生活的精神内核,也体现着中华民族天地人和、报本思源的人文精神。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不过,这些年节民俗,在当下正逐渐演变为一种单纯的娱乐性活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黄斯也指出,原本那些因为信仰而产生的形式逐渐变为一种传统习惯, 已经成为一种单纯的传统文化符号。“信仰的色彩在逐渐淡化,娱乐性逐渐加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英歌舞,已经成为年节时一种更具观赏性的民俗形式,这也是在如今“年味”消退的当下,英歌舞自身的“年味”。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资深媒体人苏先生是一名长期在珠三角工作的潮汕人。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如今英歌舞的爆火出圈,除了网络传播跨越地域本身的特征之外,更多体现出一种社会心理,是中国人年节期间寻求民族性表达的一种结果。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因此,在英歌舞短视频下方,有网友评论,这才是中国传统节日该有的样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