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股市动态 > *ST旭蓝退市警报拉响!实控人被立案,75亿资金黑洞难填

*ST旭蓝退市警报拉响!实控人被立案,75亿资金黑洞难填

发布时间:2025-03-17 09:51来源:全球财经散户吧字号:

  2025年3月16日,*ST旭蓝(000040)(000040.SZ)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兆廷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本已摇摇欲坠的ST旭蓝再次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这已是该公司及相关方一年内第三次卷入监管风暴。叠加75.27亿元资金占用未解、股价连续跌破1元、内控审计“非标”等多重危机,*ST旭蓝的退市警报已然拉响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截至3月14日,ST旭蓝已连续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最新股价报0.86元/股,市值缩水至13亿元。根据交易规则,若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公司将被强制退市。这一局面对于ST旭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多重危机交织,东旭“帝国”摇摇欲坠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ST旭蓝(东旭蓝天)的前身是宝安地产。2015年,东旭集团以23.64亿元收购了宝安地产29.88%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在东旭集团的推动下,宝安地产开始进行转型,2016年进入新能源行业,2017年置出房地产业务,并更名为东旭蓝天,成为光伏市场的一名“新丁”。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彼时,东旭集团通过一系列高杠杆资本运作和收购,先后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东旭蓝天、东旭光电和嘉麟杰(002486)),拓展了光电显示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硅碳材料、新能源发电及组件、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用药玻包材六大业务板块。东旭集团实控人李兆廷也曾在2019年以235亿元身家成为“石家庄首富”。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杠杆”危机蔓延,李兆廷的东旭“帝国”开始摇摇欲坠。2024年10月11日,ST旭电(000413)(东旭光电)因控股股东东旭集团占用资金95.95亿元至今未还,同时其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最终被深圳证券交易所裁定终止上市并正式摘牌。退市前,ST旭电曾走出连续27个“一字”跌停,累计跌幅高达74.13%,持有该股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如今,ST旭蓝也即将走到上市的“尽头”。公司在2024年7月5日接到了监管机构的整改通知,要求其六个月内归还77.96亿元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但整改期限于2025年1月5日届满时,公司仍有75.27亿元资金未能归还。因此,从2025年1月6日起,ST旭蓝股票开始停牌,3月7日复牌后,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偿债能力几近枯竭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除了资金占用问题外,ST旭蓝的财务状况也持续恶化。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0.94%至14.89亿元,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21-2023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实际上,自2019年至2023年,ST旭蓝净利润累计亏损已超过30亿元。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2024年,*ST旭蓝净利润预亏3—5亿元。由于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财务公司存款问题是否能如期解决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因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最高96亿元)而使公司2024年末净资产大幅减少。同时,公司流动负债超77亿元,现金比率仅0.4,偿债能力几近枯竭。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重组保壳无望,投资者何去何从?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眼下,中国证监会针对ST旭蓝及其控股股东的立案调查已形成“双重夹击”。2024年5月8日,因未按期披露2023年年报,ST旭蓝及控股股东东旭集团遭证监会立案;同年9月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双方再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5年3月15日,证监会更是直接向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兆廷下发《立案告知书》,标志着对其个人违法行为的正式立案。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频繁的监管动作不仅暴露出公司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崩坏,更为后续资本运作埋下致命隐患。长期以来,重组与重整常被ST公司当做保壳的救命稻草,但退市风险近在眼前,证监会的接连立案使ST旭蓝丧失重组资格。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司及控股股东在被立案调查期间,禁止实施重组上市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这意味着,即便公司仍有保壳意愿,法律层面的硬性约束已切断其通过资产重组续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高达75.27亿元的资金黑洞又让*ST旭蓝潜在重整方望而却步。根据最高法、证监会《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第九条的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利用上市公司为其提供担保的,原则上应当在进入重整程序前完成整改。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然而,ST旭蓝虽然声称“正督促关联方筹措资金”,但公告显示公司“目前未有偿还的实质性方案及明确时间表”,直接导致公司不符合进入重整条件。这一局面让ST旭蓝的投资者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他们不仅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损失,还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迷茫。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