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股市动态 > 大盘分析 > 轩竹生物0营收谋上市

轩竹生物0营收谋上市

发布时间:2023-01-16 10:37来源:国际金融报散户吧字号:

  在亚虹医药(行情688176,诊股)后,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轩竹生物”)在努力成为另一家以0营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轩竹生物是港交所上市企业四环医药分拆出来上市的创新药企业,近三年及一季度亏掉11亿多元,发行估值却接近250亿元,距离商业化应用最近的是一款处于新药上市申请阶段的产品。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那么,收入为0、持续烧钱的轩竹生物值得这么高的估值吗?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分拆“减负”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据悉,轩竹生物成立于2018年9月,目前仅成立不到五年,早先仅为四环医药在2012年通过收购得到、作为创新药研究院的一个公司,2018年是轩竹生物开始独立运营的时间。轩竹生物作为创新型制药企业,聚焦于消化、肿瘤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重大疾病领域。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2022年9月,四环医药公告称,分拆轩竹生物于科创板独立上市的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彼时,四环医药正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外部,其核心业务仿制药正面临集采的影响,业绩下滑;内部,创新药研发持续“烧钱”。四环医药发布公告称,在未来1—2年内,提议出售其部分或者全部受到医药行业及政策变化的影响、未达业绩预期或不符合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仿制药及其他非核心传统医药类业务及资产。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分拆轩竹生物于科创板独立上市也是四环医药的“减负”手段之一。四环医药指出:“本次分拆将有助于令轩竹生物进一步成为独立创新药研发平台公司,并可直接进入债务及股权资本市场,从而增加轩竹生物的财务灵活性并增强其筹集外部资金的能力。集团也可以将公司的现有资金与资源专注于培育和发展高增长的医美业务及其他新业务。”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通过申报稿可知,2019年-2021年及2022年1-3月(下称“报告期”),轩竹生物尚没有实现任何营业收入,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6171.34万元、-16245.09万元、-46157.87万元和 -15726.51万元,累计亏损11.43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未分配利润为-86863.64万元。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报告期内,轩竹生物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1626.63万元、23120.57万元、36968.27万元和17211.56万元,持续烧钱,而这些钱带来的成果如何?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商业化风险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据悉,轩竹生物建立了小分子化药和大分子生物药两大创新药研发平台,形成了国内少有的同时涵盖小分子化药、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等多种类型的产品管线。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在消化疾病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PPI抑制剂KBP-3571安纳拉唑钠NDA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即将进入商业化阶段。在肿瘤疾病领域,针对乳腺癌疾病,公司自主研发的CDK4/6抑制剂XZP-3287吡罗西尼联合氟维司群及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均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阶段;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公司自主研发的ALK抑制剂产品XZP-3621,适用于最多接受过一线化疗方案的治疗,且既往未接受过ALK抑制剂药物的治疗的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已经进入临床Ⅲ期阶段。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综合来看,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已将7个产品推向临床及之后的开发阶段,其中1个产品已处于NDA审评阶段,2个产品处于临床III期研究阶段;1个产品处于ANDA审评阶段;3个处于临床阶段的自主研发产品对外转让或授权,公司享有首付、里程碑付款和商业化销售权益。同时,公司拥有丰富的储备管线,尚有十余个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除了也涉及创新药研发、家底厚实的传统药企恒瑞医药(行情600276,诊股)这类,还有不少创新药企业登陆或试图登陆科创板。比如益方生物(行情688382,诊股)和首药控股(行情688197,诊股),比如曾因2022年一季度收入为0被市场热议的迪哲医药(行情688192,诊股)和海创药业(行情688302,诊股),迪哲医药和海创药业彼时在财报中表示,其所有在研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产品尚未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众多创新药企无不面临在研产品失败的巨大风险。根据Pharma Intelligence公司数据,创新药Ⅰ期临床到Ⅱ期临床的成功率为52%,Ⅱ期临床到Ⅲ期临床的成功率为28.9%,Ⅲ期临床到申报上市的成功率为57.8%。到了新药申报审批阶段,产品依然有概率被否,成功率约为90.6%。如果从Ⅰ期临床开始算,到成功审批,成功率仅有7.8%。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