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股市动态 > 机构传真 > 同样的原则,不同的实践: 汽车股投资思辨

同样的原则,不同的实践: 汽车股投资思辨

发布时间:2025-01-05 20:34来源:证券市场周刊散户吧字号:

汽车股难以投资之处,在于难以判断哪家公司能成为最终赢家,但投资机会存在于内在价值和价格之差,如果理性分析,谨慎估值,在周期低谷买入困境中的汽车股,也是可以获得良好回报的。?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汽车业是一个大行业,行业需求长期存在,而产业变革则不可避免。站在足够长的产业历史角度来看,巴菲特和芒格的看法是对的,很难判断未来哪一家汽车公司能成为最终赢家,长期持有汽车公司,其回报可能也像过山车一般,难有确定性。   但是,原则之下,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一切机会都存在于内在价值和价格之差。芒格早期在通用汽车上的投资经历,以及另一位投资大家彼得·林奇的实战经验则告诉我们,如果理性分析,谨慎估值,在周期低谷买入困境中的汽车股,且公司如果本面不错,财务和业务都过硬,也是可以获得良好回报的。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笔者在投资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的过程中,对此有所体会。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汽车股难投资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用巴菲特的话来说,汽车业“太难”,无法看清长远的未来。具体来说,巴菲特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第一,行业霸主不断更换,竞争非常激烈,没有哪家企业能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汽车业重资产的生意特征,需要持续不断投入资本,而巴菲特通常会避开资本支出太大的生意;第三,汽车业的技术变革太多,即便企业暂时拥有行业的领导地位,也容易在技术变革中丧失优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第四,汽车产品没有太多差异化,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不高,难以建立有效的护城河。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芒格在2016年的每日期刊股东会上谈到汽车生意的前景,指出长期来看,美国的汽车市场甚至会萎缩。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以美国三大汽车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确实也佐证了他们的看法。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芒格曾涉足汽车股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在2023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曾提到:汽车公司五年、十年以后会怎样,我看不清楚。我的判断未必准确。查理和我一直对汽车行业很感兴趣,一直关注着这个行业。我记得,早些年,查理的公司在太平洋证券交易所(Pacific Exchange)有交易席位,专门交易通用汽车的股票,很赚钱,对吧,查理?芒格则回应道,辛辛苦苦,赚点小钱。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芒格的投资金存续期为1962至1976年,前十年业绩表现优异,最后四年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而芒格基金起步的1962年,也正是通用汽车里程碑的一年,当年其在美国汽车和轻型卡车的份额达到顶峰,为51%。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而这个阶段,通用汽车长期都是美股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盈利则呈现出周期性波动。根据公开资料,1962年通用汽车净利润为14.59亿美元,1965年阶段性见顶至21.26亿美元,1970年受罢工影响,当年净利润为6.09亿美元,1971年回到19.36亿美元。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尽管芒格具体的投资过程已不可考,但是我们可以推测,随着通用汽车盈利的大幅波动,叠加当时股市整体的波动,其股价必然会出现低于内在价值的机会。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站在当时的环境来考虑,作为美国汽车业的龙头企业,通用汽车的盈利能力和产业地位不太可能被颠覆,盈利困境大概率只是暂时的。芒格当时的交易,可能就是建立在这种困境反转加周期股的逻辑之上,尽管芒格回应说赚的是小钱,但是从当时芒格投资基金业绩来推测,收益率应该不错。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彼得·林奇投资克莱斯勒大获成功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在汽车业的投资上取得了极为优秀的业绩。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克莱斯勒公司因车型销量问题、石油危机以及公众需求转变等因素,1970至1978年内出现4年亏损。至1979年初,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仅为8.1%,库存积压8万余辆,亏损达到17亿美元,并且累计债务高达48亿美元。当时克莱斯勒是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华尔街都预计其将会破产,股价一度下跌至仅2美元。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1982年,经济出现复苏的苗头,林奇一开始认为行业复苏,受益最大的会是福特汽车这样的巨头,但是后来发现,克莱斯勒可能会受益更多。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经过一系列研究,林奇得出几点结论:第一,克莱斯勒看起来负债累累,但是公司通过出售坦克业务,获得了10亿美元现金,足以应对短期的债务危机,至少不会在两年内破产;第二,美国政府已经为公司提供担保,使公司能够获得足够贷款,短期内生存没有问题,为公司解决经营问题争取了时间;第三,公司陷入的经营困境,并非克莱斯勒独有,而是行业整体面临的萧条,即便是在艰难的环境下,公司仍然能够保持收支平衡,即还能够产生少许毛利,一旦行业复苏,盈利可能会大增;第四,公司的管理层已经在做出努力调整,应对市场的变化,公司的总裁李·亚柯卡非常优秀。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