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财经要闻 > 产业经济 > 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文化强国建设加力提速
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文化强国建设加力提速
文明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建设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一、文化建设投入持续增加,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一)文化建设投入资金持续增加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极度匮乏。1953—1957年累计,我国文化事业费总投入仅为5.0亿元,1978年为4.4亿元。改革开放后,文化建设投入日益增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化和旅游事业费[1]从2012年的480.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80.4亿元,年均增长9.3%[2];全国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从35.5元增长到90.8元,年均增长8.9%。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913.3亿元[3],比2012年增长72.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740.0亿元,比2012年增长80.3%。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二)广播影视传媒融合创新发展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播电台是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标志着我国广播事业的开端。1949年末我国广播电台仅有49家,1978年末发展到93家。1958年北京电视台(即现在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并开始试验播出,是我国电视事业的起点,到1978年末我国电视台发展到32家。2023年末全国共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等播出机构2521家[4],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约4.1万家,全国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持证及备案机构2989家。逐步建成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覆盖城乡、具有较强传播力影响力的现代广播电视和网络传媒融合发展体系,广播影视制播能力显著增强,覆盖范围不断扩展。1978年全国广播电台播出时间约7.7万小时,电视台播出时间约1600小时。2023年全国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616.0万小时,电视节目播出时间2001.6万小时。2023年末全国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71%,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79%,分别比1982年末提高35.61个、42.49个百分点。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三)新闻出版发行事业繁荣活跃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体制,《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刊以及各类地方报刊陆续创刊,形成了全国性报刊网络。1950年图书出版品种1.2万种、总印数2.7亿册(张);期刊出版品种295种、总印数0.4亿册;报纸出版品种382种、总印数8.0亿份。改革开放后,新闻出版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工明确、业务多元的出版结构,出版能力不断加强。2022年图书出版品种达到50.2万种、总印数114.0亿册(张);期刊出版品种10139种、总印数19.3亿册;报纸出版品种1709种、总印数271.0亿份。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版业日趋规范化和精细化,推动文学创作全面繁荣,围绕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出版了大批优秀出版物,全面展现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壮阔场景,社会公众版权意识不断加强,有效推动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由2013年末的101.0万件增加到2023年末的892.4万件,其中作品著作权登记由84.5万件增加到642.8万件。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四)文化文物遗产保护卓有成效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文博文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1956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文物普查,登记了大量不可移动文物。1961年公布了第一批1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着文物建筑受到重视和保护。改革开放后,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建设加快。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文化领域第一部专门法律,标志着文物保护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23年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5058处,比1961年增长了27.1倍。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取得辉煌成就,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化对中华文明根脉的认识。文化精髓挖掘阐释不断深入,文化遗产事业硕果累累。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总数由2012年的43项增加到2024年的5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不断提升,自2006年起发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截至2023年末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项目43个,位居世界第一。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二、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完善,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一)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健全完善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相关新闻更多新闻>>
- · 多地中小学实行“教师退出机制”,什么信号?03-06
- · 从夏收一线看农业强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丰收06-28
- · 繁荣快车行大道 同心携手向未来——中欧班列十年回眸09-23
- · 中国连续15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09-13
- · 持续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06-09
- · 上半年中欧班列发送货物同比增长30%07-11
- · 大旱持续 阿根廷大豆产量恐创历史新低03-09
- · 李彦宏:谁拥有最佳的跟客户沟通的方式,谁就会拥有客户05-18
- · 今年超八成国有资本金将用于支持科技创新 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08-05
- · 外资连拿“通行证” 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加速“引进来”?01-09
今日要闻更多>>
- ·美联储降息后国际金价怎么走?过半私募表示继续看好09-25
- ·上汽旗下私募基金等入股逐际动力09-25
- ·华阳国际:与上海国科龙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签订10,000 万元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09-25
- ·武汉建工集团10亿元私募债券项目更新至“已终止”09-25
- ·北向资金买卖前十成交榜|9月13日09-25
- ·北向资金追踪:9月13日沪股通深股通十大成交股09-25
- ·【北向资金追踪】9月13日北向资金十大成交股09-25
- ·大盘涨0.49% 光刻机概念股集体大涨09-24
- ·【原创】股票私募仓位止跌回升 大多数私募加仓09-24
- ·李云泽: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09-24
财经要闻更多>>
- ·出海越积极,业绩越优秀09-25
- ·船舶景气上行,公募、北上资金持续加注09-25
- ·大中矿业:子公司金日晟矿业重新集铁矿矿产资源储量完成备案09-25
- ·龙头保荐机构项目数量仅为个位数 承销费收入同比下滑超八成09-25
- ·上市券商投资收益 改善背后的资产结构变化09-25
- ·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 旗舰券商呼之欲出09-25
- ·国有六大行利润增速和风险预期改善09-25
- ·没有无懈可击的投资策略09-25
- ·龙洲股份:陈天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职务09-24
- ·沧州明珠:为子公司申请4900万元银行贷款提供担保09-24
今日提示
黑马推荐
主力动向
- 美联储降息后国际金价怎么走?过半私募表示继续看好
- 上汽旗下私募基金等入股逐际动力
- 华阳国际:与上海国科龙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拟签订10,000 万元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 武汉建工集团10亿元私募债券项目更新至“已终止”
- 【原创】股票私募仓位止跌回升 大多数私募加仓
- 李云泽: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 吴清:鼓励私募投资基金积极参与并购
- 压力剧增,百亿私募数量锐减
- 瑞泰科技:9月13日接受机构调研,国中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矩阵(海南)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参与
- 瑞泰科技接待8家机构调研,包括国中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矩阵(海南)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合信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