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股市动态 > 机构传真 > 金融高质量发展要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高质量发展要适配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31 14:16来源:证券市场周刊散户吧字号:

读书介绍:

  

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各个方面的总要求。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持续攀升、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核心地位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2024年的政府报告首次将“五篇大文章”纳入其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切实做好这五篇大文章,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一般而言,创新活动早期风险高、资金需求量大,来自资本市场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注重长期投资回报,在短期内允许试错容错,能够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随着创新活动获得市场认可、创新成果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相关生产资本投入可以催生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推动产业繁荣和财富创造。?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针对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度还不高、大量金融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到科技创新领域、大量科技产业和创新企业缺乏稳定可靠的融资渠道等突出问题,必须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的短板弱项,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要积极构建包括信贷、债券、股票、保险、创业投资、融资担保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现代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度和水平,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在绿色金融方面,要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要求,积极发挥绿色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撬动引导作用,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要大力发展普金融,健全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和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普惠金融服务效能,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以数字技术助力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降低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渗透率。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拓宽金融支持养老服务渠道,利用金融科技进一步创新、优化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养老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更好满足日益多元的养老金融需求。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在数字金融上,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金融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规范数字金融有序创新;要加大数字金融产品开发力度,增加和优化数字金融服务供给,不断推动金融业务流程信息化;要着力消除城乡间、区域间“数字鸿沟”,进一步激活金融市场竞争动力,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当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强调。针对民营企业长期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突出问题,必须不断完善融资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长期以来,由于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缺乏相互信任。当下,信息技术及其广泛应用为破解这个难题提供了操作上的可能性。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的信用评价已经较为成熟和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融资场景,极大地丰富了信用评价的方法和内容。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然而,由于政府、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等掌握的信用信息尚未形成整合,“信息孤岛”使得金融机构难以获得全面信息或者获得信息的成本过高。因此,需要多方努力,多管齐下。政府应尽快设计出台用于信用评价的数据共享机制和规则,可实行强制与有偿提供相结合,在严格监管前提下对金融机构放开不涉及国家安全的公共数据。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一方面,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应对外共享自身掌握的信用信息,共同打造信用社会,共享信用社会红利。民营企业应积极主动提供自身信用信息,并专注于业务,诚信经营,维护自身良好信用,打造自身的软实力。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