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财经要闻 > 产业经济 > 赋能产业加速 中国数字经济潜能亟待全面释放

赋能产业加速 中国数字经济潜能亟待全面释放

发布时间:2024-10-08 01:52来源:全球财经散户吧字号:

  75年风雨征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济与实体济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宇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2013年至2023年,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实融合”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23年末,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电商交易额、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新技术持续催生新场景、激活新动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三新”经济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力量。2023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2.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7.73%,比2016年提高2.4个百分点。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经过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发展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数字经济进入加速发展周期,规模由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11年间规模增长了3.8倍。其中,数字经济规模由10万亿元增长至30万亿元用了约6年时间;由30万亿元增长至50万亿元,仅用了约4年时间。2023年,在党中央一系列政策利好刺激下,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扩张稳步推进,较上年增长3.7万亿元,增幅步入相对稳定区间。”中国信通院两化所副所长巩天啸在接受中国工业专访时表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加速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特别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重要着力点,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加快推进,取得积极成效。“根据中国信通院2024年8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从2012年的3:7发展为2023年的2∶8,体现出数字经济赋能作用、融合能力进一步发挥。第二产业数字经济规模占行业增加值比重约25%,并且体现出加速渗透的趋势。”巩天啸表示,主要成效有以下体现: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其一,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加深。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关键路径。当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从试点示范逐步进入深化应用、加速创新的阶段。数字技术与研发、生产、管理、供应链等全环节渗透融合,推动企业提质降本增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智能化应用正从生产制造过程走向全价值链系统性优化,如汽车、大飞机等装备行业面向复杂产品快速研制与运维需求,大力推进全生命周期一体化优化。截至2023年底,中国培育了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其二,通过融合催生了新模式、新业态。数字技术加速线上与线下融合、服务与制造融合,驱动制造业在模式和业态上不断创新,如直播带货、在线诊疗、远程办公以及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具体来看,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式研发设计,极大拓展了材料、药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基于“供应链网络+生产网络”的新型组织模式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韧性安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此外,数字化还带来企业形态演变,一批深耕制造业、以数字化理念重塑业务流程与经营方式的数字原生企业创新发展,这些企业从诞生时就将数字理念、文化、思维和技术融入到生产经营和价值创造的各环节,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其三,数实融合基础支撑有力。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广泛、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和光纤网络;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居世界前列;移动通信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规模化应用效应不断显现。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