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财经要闻 > 上市公司 > 红利投资的深层逻辑

红利投资的深层逻辑

发布时间:2024-08-06 15:29来源:证券市场周刊散户吧字号:

如果把红利投资这波行情简化为“红利”,只看股息率这一个指标,那就没有把握这波行情的精髓。现在的市场和过往的最大区别就是“有一批中年归来”。这些行业和公司经过十几年的产业调整,估值低企、市场研究不够,存在着巨大的“预期差”。这是十几年产业调整磨出来的机会。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红利投资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表现强势。但即便如此,市场参与度仍不高。从客观数据看,无论是机构配置还是这类股票的交易换手,都还谈不上“抱团” “过热”。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很令人费解,因为过去三年这些低估值、高股息的资产相对收益明显,2024年更是有较好的绝对收益,但主流投资界依然处于“嘴上说、手中无”的阶段。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只看股息率是不够的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关于红利投资,市场上较为普遍的理解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而观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即普遍认可的无风险利率,不断向下走,并有可能持续低迷,在这种情形下,似乎红利策略,或者股息率较高的股票就变得有吸引力了。这个逻辑形成闭环,比较完美,市场以此解释过去半年,红利策略是有效的、可执行的。那么,将这个观点引申一下,其言下之义,是认为如果中国经济重新回到高增长状态,或者无风险利率开始向上提升的话,红利策略就变得没有效果了。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我们来看一下自2005年以来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红利/沪深300的变动情况,这两根曲线有什么关系?拉长时间,从历史上看,这两者的关系就是没有关系。因此,上述的逻辑其实是不成立的。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A股市场上,总有人喜欢总结若干词汇囊括整个行情,但很多时候这些词汇并不能准确表达。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我们2021年开始配置这些低估值资产的时候,还没有“红利投资”“中特估”“避险行情”“国债收益率下行”等等说辞,我们仅从产业、估值等角度出发,发现这类资产的性价比极大。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因此,如果把这波行情简化为“红利”,只看股息率这一个指标,那就没有把握这波行情的精髓。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从产业角度来思考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什么是股息率?从公式来看,是股息除以股价,进一步分析,就是每股收益乘以分红率再除以股价,换个角度来理解,就是分红率除以PE(市盈率),因此,如果一个行业或者一只股票具备比较高的股息率,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估值要低,不能出现长期负增长,业绩要稳定;二是分红率要高,稳定的高分红,放弃成长。但实际上,这两个条件如果同时满足,是有矛盾的,因为当一个行业或者一家上市公司分红率非常平稳且非常高的时候,这个行业或者公司往往是公用事业型的,属于稳健的行业或公司,市场给予的估值并不会低。所以,这两个条件如果同时具备,并不容易。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我们来看红利投资里最大的两个板块,煤炭和银行,拉长时间来看,从2005年开始至今,当前这两个板块的PB(市净率)估值只有高峰期的零头,大概是历史最高点的1/10。也就是说,这两个板块的估值从它们的历史维度上来看是处在非常低的点位,只不过,大家都长时间的习惯了这种状态,认为这样的行业或者板块本身就应该是“破净”。但我们认为,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态。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一个行业处于低估值,有很多种原因,有的是本身景气度低,业绩不好,低估值是必然。有的则是市场偏见。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比较三家典型公司,贵州茅台、三一重工和中国神华——分别代表三个行业:白酒、工程机械和煤炭——从2012年至2022年的市净率均值和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发现,这三家公司周期的低点出现的时间差不多,基本在2015年到2016年之间,当时正值供给侧改革,即三家公司周期的拐点出现位置相近,但市场给予它们的定位和评价却千差万别:贵州茅台市场估值的低点在2014年年初,但基本面的拐点出现在两年之后的2016年年初,茅台一批价跌至800元左右。三一重工的估值和基本面拐点几乎同时发生。中国神华的基本面拐点在2016年,供给侧改革时,有许多指标可以跟踪煤炭价格的变动,但市场的估值低点却是在2020年,也就是说,市场始终对其不给予正确的对待,即便业绩好转,周期“归来”。比较这些,可以发现,对于不同行业,市场的偏见是不一样的,对于白酒行业,市场很容易“原谅”,哪怕在未来某一个阶段才会周期“归来”,但现在就可以给予一定的溢价。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是同步的。对于煤炭行业,哪怕基本面已经好转,有大量证据表明行业已经走出长达十年的下滑态势,仍不给予公平对待。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