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财经要闻 > 上市公司 > 提振消费举措不断加码落地!消费繁荣的背后,还需做好这几点!

提振消费举措不断加码落地!消费繁荣的背后,还需做好这几点!

发布时间:2025-04-02 01:26来源:证券市场周刊散户吧字号:

编者按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首次将“大力提振消费”置于投资之前,凸显消费优先地位,推动消费与投资协同发展。3月16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向更加注重消费转型按下“加速键”。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提振消费举措不断加码落地!消费繁荣的背后,还需做好这几点!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而在近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经济学家、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所著的新书《消费繁荣与中国未来》中,作者为中国消费繁荣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其认为,从“世界工厂”到“全球最大消费社会”的惊险跨越,需要的不仅是政策工具箱的更新,更需要对整个经济治理体系的重新编程:财政政策须由建设财政转向民生财政;货币政策需要在“流动性陷阱”中开辟直达消费端的传导通道,建立信心修复的微观机制。消费繁荣的背后,还需要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充分焕发、创造新需求的磅礴力量,以及深化收入体制改革的实质性推进……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以下文字来自滕泰为本书所写序言《从消费抑制到消费繁荣,中国经济必须跨越的坎》的文字摘录(较原文有删减和编辑处理):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未来5~10年,从美国到欧洲,从光伏、新能源汽车到芯片,从出口到海外投资,中国对外经济环境可能迎来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与此同时,过去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逆周期政策效应正在递减,甚至出现越扩大投资越加剧内需不足的严峻情况。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形成以惠民生、促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扩大内需政策体系,以及新时期的宏观经济治理模式,应该是“十五 五”时期最重要的经济课题。?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过度投资陷阱与消费抑制现象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波动,但这些波动都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速度快慢的区别,我们曾经认为,只要不断扩大投资,生产更多的产品,建设更多的住宅、道路和桥梁,经济就能持续增长,没想到这些基础设施、产能、产品、服务都过剩了——原来,光有庞大的投资和生产能力还不行,还得有同样巨大的消费能力,才能让经济良性循环起来。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只有消费繁荣起来,中国经济才能畅通,但中国长期以来重投资、重生产、重出口、轻消费的经济观念仍然没有转变。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面对日益严峻的消费抑制现象,转型迫在眉睫。?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跨过这个坎?中国经济一定会更好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从消费抑制到消费繁荣,建成消费型社会,是中国经济必须跨越的一道坎。然而,从消费不足、企业产品销售不畅等以消费抑制为特征的经济循环中走出来,仅仅依靠经济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强大的逆周期政策来打破,靠深化改革措施来扭转。也就是说,为了迈过这个坎,需要持续推动中国经济一系列的政策深度转型和深化改革措施。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跨过这个坎,首先要由建设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型。具体而言,就是将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从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生产、补贴出口,尽快转向社保、医疗等民生支持,或直接补贴居民消费。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考虑到中国当前阶段财政资金用来搞投资的乘数效应略高于1,而用来发放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大于3的实际情况,只要持续致力于这一转型,每减少10万亿元低效和无效投资并转而支持消费,可带来30万亿元的总需求,中国经济总需求不足的顽疾可逐步化解,消费繁荣时代必将到来。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地方财政资金用于补贴生产者,很多成熟和过剩产业还在享受着地方政府提供的免费土地、代建的厂、低价的能源补贴、税收减免等,这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显然已经不合时宜。还有,那些在20年前用于支持幼稚产业的出口补贴和退税,在出口竞争力已经很强大的今天,也应该尽快取消,否则,虽然补贴了国外消费者,但得到的却是高关税、反补贴税等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总之,财政政策必须深度转型,从扩大基本建设投资、补贴生产者、补贴国外消费者,逐步转型为惠民生、补贴国内消费者。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跨过这个坎,需要货币政策的创新机制。过去几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受到防通货膨胀、防地产泡沫、防股市泡沫、防人民币汇率贬值等政策目标的影响。但随着中国经济形势出现斗转星移的变化,这些目标都已成为“过去式”,尤其是严重落后于过剩经济的现实——在过剩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应当是扩大总需求、防止通缩、防止经济失速、保证充分就业,绝不能因为货币供应不足和实际利率过高,而让经济长期低于潜在增长率。同时,过剩的房地产供给、过剩的上市公司股票供给、过剩的外汇储备等情况,都要求货币政策必须告别刻舟求剑的“过去式”影响,大胆坚决地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降低实际利率,降低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为技术创新、消费繁荣、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发展提供充裕的流动性支持。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