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散户吧 > 财经要闻 > 上市公司 > 黄山谷捷拿到IPO批文 研发费用、技术先进性被重点关注

黄山谷捷拿到IPO批文 研发费用、技术先进性被重点关注

发布时间:2024-11-25 23:51来源:证券市场周刊散户吧字号:

黄山谷捷虽然拥有了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市场的三成份额,但其核心技术的先进性问题仍需要重视。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根据证监会网站发布的信息显示,近日,黄山谷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山谷捷”)顺利拿到了证监会注册批文,只待企业路演上市了。   附图:黄山谷捷IPO注册批文?????????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黄山谷捷拿到IPO批文 研发费用、技术先进性被重点关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来源:证监会网站???据黄山谷捷介绍,本次上市,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智能制造及产能提升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三个项目。其中,“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智能制造及产能提升项目”旨在突破公司产能瓶颈,满足公司智能化生产和业务发展需求,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紧密围绕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改善公司的研发设施和技术条件,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研发实力;“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旨在满足行业快速发展、公司业绩快速增长背景下公司对营运资金的较大需求。   

细分市场份额领先???????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黄山谷捷拿到IPO批文 研发费用、技术先进性被重点关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数据来源:招股书?客户集中度较高   

黄山谷捷拿到IPO批文 研发费用、技术先进性被重点关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来源:招股书   

此外,黄山谷捷的的客户集中度也比较高,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1-6月,公司主营业务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7310.59万元、33277.80万元、42104.34万元和16856.7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77%、62.01%、55.47%和60.42%。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对上述情况,黄山谷捷在招股书中表示:“报告期内对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较高,若未来公司不能持续拓展新的客户,或原有客户发展战略发生重大变化,对公司的采购减少,将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对于黄山谷捷存在的上述情况,上市审核委员会在审核过程中也提出了问询,要求公司说明主要客户是否具有稳定性,相关交易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说明其核心工艺是否具备技术壁垒,是否存在较高的替代性及快速迭代风险;说明其未来业绩是否存在进一步下滑风险。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核心技术的先进性被问询????????   

黄山谷捷拿到IPO批文 研发费用、技术先进性被重点关注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来源:招股书、Wind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研发团队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黄山谷捷的研发人员数量为53人,占员工总数量的比例为8.91%。研发人员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下学历的研发人员占比较高,比例达67.92%,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为32.08%。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另外,在专利成果方面,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其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专利共计26项。而同行业公司中,截至2023年末,正强股份及子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专利共计60项。截至2024年6月30日,兆丰股份及下属子公司维持的有效专利共计100余项。豪能股份虽未披露专利总量,但每年均有大量新增专利,根据其披露的近几年年报和中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就获得了16项专利;2023年,获得了4项实用新型专利;2022年则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和15项实用新型专利。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事实上,对于研发费用较低的情况,黄山谷捷也做出了解释,其表示,公司部分研发活动为与下游功率模块厂商进行的同步研发,下游客户在同步研发过程中会以样件、小批量采购等方式对发行人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产品予以采购。因此,部分研发项目的最终研发成果形成了可供出售的产品,交付客户并形成了销售收入。公司将形成收入产品的料工费结转至营业成本。报告期内,其研发支出金额分别为1868.13万元、3855.77万元、5536.24万元和2730.4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31%、7.18%、7.29%和9.79%。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对于公司的解释,深交所在问询函仍进行了发问,要求公司说明研发投入最终主要结转至营业成本/存货的原因,结转至营业成本/存货的研发投入对应研发项目的情况,包括项目立项、研发进展、产品的销售对象、数量及单价情况,并说明划分为研发投入是否准确,客户是否知悉相关产品为试制品,是否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另外,还要求其说明研发活动与生产活动的划分依据,与下游客户进行共同研发的分工,并结合发行人对研发投入各项支出分摊方式、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研发投入口径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及汇算清缴的差异,进一步论证其研发投入归集的准确性。

本文来自散户吧WWW.SANHUBA.COM

  

(小编:财神)

http://sanhuba.com/cjyw/ssgs/20241125/100888.html

专家一览机构一览行业一览